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编者按:又到一年初夏,2025年中央美术学院以“逐光而行”为题,奏响了新一年毕业展的序章。观众置身于今年丰富多样的创作现场,可以看到有一些央美青年学子选择用行为爆发内心的冲动,有些选择与空间互动构建其视觉张力,有些则以传统为养分,由传统中生长出更具当代意识的创作面貌,而更多的青年创作者,则越来越注重向自己周遭的生活取材,试图捕捉情感、经验与思考的多重真实……

在这些个案中,个体经验与外部世界、新旧媒介之间、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碰撞,屡屡激发出不一定完美但却新鲜的创造力。如毕业季主视觉中,一颗符号化的苹果,正是在光的照射下,被勾勒出不断变幻的形态。而相信”光“的央美学子们,追随他们内心的光芒,用几年磨一剑的毕业创作呈现着他们对”艺术是什么“的初步探索。本次艺讯网毕业季专题“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试图以更微观、深入的视角切入,邀请毕业生畅谈他们的创作故事,通过这些坦诚生动的讲述,分享和传递青年人心里的“光”。

《空像》

微信图片_2025-05-20_192529_096

雕塑系 – 颜汶浩

 Q: 聊聊你毕业创作的灵感与契机,最初想构建一个怎样的作品?目前看,实现最开始的设想了吗?

颜汶浩:某一天早上,当我坐在我的小工位上发呆时,正无所事事。我拿起水杯,水杯底部漏了一些水,从而出现了一个泡沫。泡沫维持了几秒就迅速破灭,我突然产生一种不安感,一种关于时间、记忆的莫名的情绪扑面而来。我产生了一种共情,感觉自己也像一个泡沫,或者这个泡沫是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于是我开始为泡沫拍摄了几组肖像照片,并且尝试将作品的表达维度延伸扩展,与当下人们的普遍感受联系起来,之后便慢慢从影像创作发展为装置作品。最初是想构建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再用泡沫在场景之中塑造群像,这两组群像描述了一种存在的状态。并且我希望和观众产生一种连接,无论是交互还是作品引发观众的反应。现在来看,这些预期实现得还不错,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毕业创作《空像》与作品局部

Q: 《空像》分为哪几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共同构成了一个怎样的叙事场景?

颜汶浩: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一个展厅,中间放着命运三女神,周围是一些围着她们观看的观众,有的在拍照,有的在画画,有的聚精会神的欣赏。整个展厅是倒挂的,通过摄像头将影像翻转到电视上。

第二部分是一个电梯,观众可以按压按钮触发电梯打开,电梯就会产生泡沫,完成一个群像的塑造。两个部分都是与现实相关的,在展厅的部分,因为空间的表达更加多维,有点虚幻,又与真实的展厅紧密相关,作品中的观众在看雕塑,而现实中,又被真正的观众观看,观众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电梯里的人是正立的,也指向现实中更加真实的部分。两个场景共同构成一个剧场,剧场中有现实的一面,又有虚幻的一面,正如我们的现实生活,深刻又荒诞。

微信图片_20250512200221

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空像》局部

Q: 电梯的形式让不少观众感觉很有创意,这种形式基于你日常的何种感受与思考?

颜汶浩: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的缩影——高楼拔地而起,钢铁盒子便随之升降不息。我在北京CBD的写字楼里做兼职时,总爱观察电梯里形形色色的人们:西装革履的白领、步履匆匆的外卖员、扛着工具的工人、背着书包的学生……在这个密闭的金属空间里,所有人都被迫停下脚步,成为都市齿轮中短暂静止的零件。

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而城市本身又何尝不是一部永动的巨型机器?我们被裹挟其中,无法停下。这件作品以电梯为载体,正是想捕捉这种当代生活的集体肖像——它提醒观众:这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当下。

我在作品中加入了互动装置:观众每按一次按钮,楼层数字便累加一层。就像现实中的电梯无法倒退,这个不断攀升的数字也象征着时代的单向性——我们只能向前,无法回头。

F54A7997▲ 《空像》局部

Q: 创作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颜汶浩:泡沫这种材质极为特殊,既脆弱又转瞬即逝,要驾驭它必须通过反复的实验探索。整件作品的机械结构完全由我自主设计制作,每一个部件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调试与改进。我的创作方式更偏向于实践出真知,我选择与材料直接对话,在动手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这个过程虽然充满波折,常常推倒重来,但最终所有碎片都完美地组合在了一起。

微信图片_20250512200746

微信图片_2025-05-20_193041_461▲ 《空像》创作过程

这件作品是我在校期间完成的较大型装置,起初狭小的工位空间让我十分困扰。多亏雕塑系的老师为我们开放了一间空置教室,才让创作得以舒展拳脚。这段创作历程中遇到的每个挑战都成为了成长的养分,而我最想感谢的是始终在背后支持我的导师。他不仅给予我专业而富有洞见的指导,更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为我点亮明灯,让这件作品最终得以完美呈现。

微信图片_20250512201249

▲ 《空像》创作过程

Q: 展览过程中收到了哪些反馈?好像大家对你作品有种共鸣感,你觉得共鸣的原因也许是什么?

颜汶浩:没想到这次展览会收到这么多反馈,作品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常常悄悄站在展厅的人群中,聆听观众们对作品的解读——有人说看到了当代打工人的日常,有人说感受到一种麻木与虚无,还有人说这是对规训社会的阴郁呈现。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位刚从拉萨回来的阿姨,她说在作品中读出了对佛学的理解,还特意送我一条从拉萨带回的哈达。

微信图片_20250512201818▲ 《空像》布展中

这件作品能引发这么多共鸣,我后来仔细思考过原因:首先,泡沫这种材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次,用泡沫塑造头像时故意留出的空白,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想象和代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泡沫所呈现的虚无感与脆弱感,确实精准捕捉到了当下许多人共同的心理状态。

这让我更加确信,作品成功实现了创作初衷——塑造一幅能引发共鸣的时代群像。观众们各不相同的解读,恰恰证明了这件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复杂而多元的情感光谱。

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相信“光”的央美毕业生们丨颜汶浩:电梯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空像》展览现场

Q: 本届毕业季主题是“逐光而行”,支持你学习与创作的“光”是什么?

颜汶浩:“光”之于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意义。对我而言,它既是方向,也是自我探索的隐喻。记得刚进入央美时,我满怀对艺术的热情,渴望在创作中塑造自己,挖掘生命的可能性。这些年,我的创作不断延展,从材料实验到观念表达,从个体情感到时代观察,每一步都像在追逐一束未知的光——它不固定,不明确,却始终指引着我向前。

艺术创作于我,是一场漫长的自我认知之旅。它不仅仅是技巧的锤炼,更是对内心与世界关系的持续追问。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创作的意义不在于抵达某个终点,而在于不断打破边界,在尝试与反思中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理解世界。

最终,艺术回归到最朴素的目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以真诚的方式与他人对话。很庆幸,我选择了艺术作为表达和沟通的媒介。它让我学会用作品说话,也让我在观众的反馈中确认:创作不仅是私人的探索,更是一种共鸣的传递。逐光而行,或许光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在追寻的路上。

微信图片_2025-05-20_193254_812编 | 艺讯网

图文资料由艺术家提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13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3年5月26日 下午8: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