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

2023年12月2日至3日,浦东美术馆主办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实践为论题,从国内外邀请了12位来自艺术领域内外的演讲嘉宾,以《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为总主题,分享自己对当下艺术问题的研究结果以及独到见解。题目中的“新技术”来源于艺术家徐冰近几年艺术创作手法所关注的领域。

2023年12月2日至3日,浦东美术馆主办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实践为论题,从国内外邀请了12位来自艺术领域内外的演讲嘉宾,以《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为总主题,分享自己对当下艺术问题的研究结果以及独到见解。题目中的“新技术”来源于艺术家徐冰近几年艺术创作手法所关注的领域。

本次学术活动由浦东美术馆主办、徐冰工作室协办、欧莱雅中国支持,由学者沈奇岚作为学术主持,陆晔教授作为嘉宾主持。本次学术活动为期两天,分为四场,由一场艺术家徐冰的演讲,和三场参会嘉宾的演讲及讨论组成。1 论坛第一场现场

2 论坛第一场现场论坛第一场现场

12月2日上午,研讨会在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徐冰的装置作品《引力剧场》中展开,这是浦东美术馆首次尝试在艺术家作品的独特语境中展开学术活动。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女士首先进行开幕发言,她表示《引力剧场》这个作品自落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此空间内进行的研讨会,可以带给观众更多开放的思考。3 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女士发言

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女士发言

学术主持沈奇岚女士表示:艺术家徐冰每次的展览和作品都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艺术,如何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有什么样的交换关系?期待这两天的学术碰撞。”4 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浦东美术馆学术主持沈奇岚女士发言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浦东美术馆学术主持沈奇岚女士发言

最后,嘉宾主持陆晔老师认为:“对于艺术家徐冰来讲,他能够进入到科技、太空、人工智能等领域,是需要去面对有可能的掌声和失败的。这样的一种勇气,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他可能更是一种比作品更加值得去关注的一种精神上的感召。”5 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嘉宾主持陆晔发言论坛第一场开幕现场,嘉宾主持陆晔发言

01、徐冰主题演讲:《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6 徐冰主题演讲《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现场

7 徐冰主题演讲《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现场徐冰主题演讲《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现场

第一天的论坛开始,艺术家徐冰为现场观众梳理介绍了自己近年的艺术创作。徐冰以在北京及纽约疫情期间的思考出发,以自己在疫情期间的一系列未公开的小画开始,讨论了自己在此期间对自由、对艺术何为的体会。他生动地比喻道:“当代艺术或者说带有推进性的艺术和新冠病毒是类似的,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来路不明的东西,把原有的生物学排序、科学归类过的东西,给打乱、松动排序从而才有创造契机出现。”徐冰讲到了对于艺术诚实特性的看法:“在社会、经济、不同集团的利益、媒体等都变得越来越失去真实的今天,艺术独有的诚实的价值,他强调,即使艺术家不诚实,艺术作品本身具有诚实的特质,也会把艺术家的不诚实给暴露出来。”8 徐冰于疫情期间创作的小画徐冰于疫情期间创作的小画

接着徐冰介绍了从2015年开始,使用无数服装标签组成的《小企业拼贴诗集》,徐冰谈到这些“小企业”的名字就像家长给孩子起名字一样,把自己对美好的向往寄托在了名字里,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与艰辛。9 徐冰《小企业七言集》

10 徐冰《小企业七言集》
11 徐冰《小企业七言集》

12 徐冰《小企业七言集》徐冰《小企业七言集》

2017年与团队开始使用GPT2.0创作的《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是“徐冰与艺术家、人工智能科学家(张文超、冯雁、孙诗宁)合作开发的一个没有电影人(如导演、编剧、摄影师或演员等)参与的实时电影生成系统。近期在上海前滩太古里,首次展出了22天/8226小时不间断生成的可达无限时长的版本。徐冰还分享了他对于空间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以浦东美术馆《引力剧场》为例,徐冰表示他一直喜欢在有挑战性的空间创作装置艺术作品,因为“这种不好用的空间可以把艺术家的思维推得更远。”13 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1年平遥电影节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1年平遥电影节14 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3年上海前滩太古里,无限时长版本

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3年上海前滩太古里,无限时长版本15 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3年上海前滩太古里,观众体验交互徐冰《人工智能无限电影》,2023年上海前滩太古里,观众体验交互

2019年开始,徐冰在万户创世文化传媒支持下开展的一系列太空艺术的实践:“徐冰天书号”火箭发射以及在外太空进行的首部卫星动画作品“卫星上的湖泊”的动机与思考。他还介绍了一个与合作方共同推进的新的卫星项目,即将于明年初发射。徐冰认为,即使我们有了外太空创作的条件,我们的思维却是极其有限的,因为我们是在地球上爬行长大的动物。徐冰希望将这颗卫星作为第一个外太空的艺术创作驻地项目,开放其功能给国内外有开阔视野的艺术家,利用其条件创作自己的作品。徐冰说:“这是一颗艺术卫星。在以往的卫星中分类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等,但是并没有艺术卫星。”16 《徐冰天书号》项目

17 《徐冰天书号》项目
18 《徐冰天书号》项目

19 《徐冰天书号》项目《徐冰天书号》项目20 徐冰正在进行的卫星项目徐冰正在进行的卫星项目

21 徐冰正在进行的卫星项目——卫星涂装效果图

徐冰正在进行的卫星项目——卫星涂装效果图

最后,徐冰在本次研讨会上第一次谈及正在试运行中的项目《无主之作》,并在国内社交媒体「小红书」上首次进行了直播。这是一个零版权的,观众可以通过截图获取绘画作品,且可以留存、分享、销售的作品。这个项目意在讨论AI与艺术之间的相互纠缠的关系。特别是对艺术的所属权概念问题的讨论。徐冰强调,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帮助人类重新思考艺术的实质。

02 、《引力剧场》:面对社会现场否思当代艺术22 徐冰《引力剧场》,浦东美术馆现场

23 徐冰《引力剧场》,浦东美术馆现场徐冰《引力剧场》,浦东美术馆现场

12月2日下午第二场嘉宾演讲及论坛,主题是「《引力剧场》:面对社会现场否思当代艺术」,论坛主题中借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一书的核心概念,希望能从徐冰的近期作品出发,探究当代艺术范式,面对变动的社会现场,艺术家如何将自身的目光提升至当代艺术系统之外,打开新的视角。这场论坛请了在艺术领域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演讲嘉宾。24 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艺术主管皮力发言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艺术主管皮力发言

本场研讨会的第一位讲演嘉宾,是来自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的艺术主管皮力。他提到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关于“新”和“不同”的论述,可辨认的差异并不见得是“新”,只有那些没法辨认出来差异的才是“新”。同时皮力提到:“艺术新的范式,除了要把艺术和时间的线性逻辑剥离开来,艺术的‘新’的可能还在于它积极地投身到解放了我们的感官,把握了这两点之后,‘新’在今天还是有可能的,‘新’的范式是没有被穷尽的。”25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陈嘉映发言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陈嘉映发言

接下来的嘉宾是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陈嘉映,他的主讲题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谁之所见是世界的真相?》,从徐冰的作品《引力剧场》谈起,谈到徐冰从维特根斯坦那里引用的“鸭兔头”——维特根斯坦也正是陈嘉映的研究领域之一。他延伸了“鸭兔头”的含义:同一事物对不同观者会呈现不同的面相,这引向“谁之所见是世界的真相”的问题。陈嘉映提到:“徐冰说了,他用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恰恰是不能用语言来说的。现在,我用语言把它说出来,单就这一点来说,肯定已经不是徐冰用作品所说的东西了。但若两者确有关联,那我觉得这大概正是对话的真实含义。”26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吕澎线上发言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吕澎线上发言

远在罗马的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吕澎老师,远程连线发表了关于《范式的两难:当代艺术的出发点问题》的观点,吕老师建议大家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反省现在的当代艺术,同时提出了两个问题:1、目前高密度的做艺术,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做艺术,但是我们在这里收获到了对文明的有效积累吗?2、目前在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温饱、气候、战争)还成堆的情况下,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如果不采取措施去控制,人类都可能不存在的状况,我们如何通过使用科技手段去实现人类健康发展?我们今天艺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27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发言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发言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从事策展和理论工作30多年的英国人,她在本次研讨会中,使用徐冰的作品和展览为材料,对艺术、艺术机构和观众的关系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她提到:“艺术系统的制度在今天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艺术能否直接与观众对话,取决于观众是如何来到作品面前的,这就取决于美术馆和观众之间是否有一种信任的关系。他们是否了解美术馆?他们相信美术馆的选择吗?”28 探索集团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Vikram Channa)发言探索集团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Vikram Channa)发言

本场研讨会最后一位演讲者魏克然·钱纳(Vikram Channa)是探索集团东南亚区的总编辑,他在中国从事电视纪录制作多年。在本次演讲中提到艺术的力量有能力提升它所触及的一切。他提到,艺术和艺术感性的各个方面互动,包括与他视为导师的徐冰的接触,帮助他塑造了对叙事结构的方法,以及在做纪录片时,培养了一种艺术感和敏感性,一种能够推动边界的开放性。从本质上讲,这是艺术作品本身的语言力量,使复杂的想法易于理解,并且普遍发自内心。这样的收获,会带入他在DISCOVERY的工作中,并一直留在身边,在纪录片中,真诚的艺术视角可以建立一种真正的沟通。

03、《人工智能无限电影》:可编程世界对艺术家的新挑战

第三场学术活动,主题是「《人工智能无限电影》:可编程世界对艺术家的新挑战」,徐冰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暗合了哲学家科西莫·亚卡托《数据时代:可编程未来的哲学指南》中的断言: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星球新的存在,人类正进入一个可编程的世界,这一新文明的核心在于生存即更新。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这一前瞻性议题的多维度讨论。29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电影部门策展人许娜(La Frances Hui)发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电影部门策展人许娜(La Frances Hui)发言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电影部门策展人许娜(La Frances Hui)在演讲中提到徐冰的《蜻蜓之眼》让观众忘却传统的、人们熟知的电影语言,不得不抛弃我们原有的看电影的评价方式,重新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现实和世界。其监控素材画面的持续性,其实是很多的电影人花了很长时间,在几个世纪的电影工业当中想要去追寻的,却在《蜻蜓之眼》当中被抛弃了。对规则的打破是创新的前提。30 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线上发言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线上发言

接下来,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从纽约远程参与了这次论坛,题目是《“假如AI… ——再谈徐冰的艺术方法”》,刘禾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对AI和当代艺术都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假如AI成为艺术,那么艺术将成为什么?”她说我们不能回避这一类的艺术哲学问题,因为每一次新的技术带来的社会变迁,都会强迫人们重新追问,什么叫艺术?AI的出现也一样。她很重视徐冰在个人演讲中提到的艺术创作跟社会现场之间必须有张力的观点,还具体分析了徐冰自己的艺术创作是如何体现这种张力的。当代艺术家不但要充分吸收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语言,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迫使人们去重新思考什么叫“观看”这件事,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最后,刘禾教授给徐冰未来的AI实验也提出了一个挑战:徐冰的艺术和当代AI发展之间的张力是什么?31 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发言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了一位人工智能科学家,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张峥老师,同时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他的演讲题目是《边界的消失:从GPT谈开去》,从专业角度和观众分享了他的设计目的是学术研究的AI社群涌现工作“斯坦福小镇”, 以及AI自动合成电影的技术路径,和其本质是去艺术化的特点。他提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如何设计和实现价值观的“对齐”是真正的难点,同时他提到他不否认人工智能会出现自我意识。3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发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发言

最后一位在“可编程世界”领域进行分享的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陆晔教授,她的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无限电影》与数字叙事时空堆叠」,她提到徐冰的《人工智能无限电影》大大区别于徐冰之前做的有艺术家主观规范和掌控框架的《蜻蜓之眼》,她认为《人工智能无限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极端性,把它所有的控制权和选择判断的标准都交给了机器,这就带来了数字叙事将给当下带来的改变,包括着危机与可能性。让人们重思无序与失控将构成新的技术美学趋势,从而在里面看到可编程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04、《卫星上的湖泊》:当代艺术的边界与未来生长性

第四场学术活动试图通过从徐冰的太空艺术实践作品来探讨当代艺术的边界与未来生长性。33 红砖美术馆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发言红砖美术馆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发言

第一位发言的嘉宾是红砖美术馆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他深入分析了《徐冰天书号》火箭项目和徐冰的总体艺术系统,他认为“徐冰天书号”的火箭扩展了艺术的定义,它涉及了可见不可见的各种观点。从逻辑科学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都是无意义的,但从当代艺术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代表了范式的转变。34 当代艺术史学者、策展人高名潞发言当代艺术史学者、策展人高名潞发言

当代艺术史学者、策展人高名潞与徐冰作品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高名潞老师带来的演讲题为《绝地天通——天书与后天书》,他提出了“文书图”的解释系统,一种非对称、非二元的解释方式去解读艺术作品。徐冰的“天书”以他的“不是之是”敞开了一种可能性。最后他提到艺术本身所存在的价值是人类思维最特殊的智慧,艺术与具有未来生长性的科技发生关系,便要看艺术家本身的智慧。35 跨界策展人、艺术家岳路平发言跨界策展人、艺术家岳路平发言

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岳路平是一位跨界策展人、艺术家,他认为对徐冰的艺术实践进行“归类”和“定义”一直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徐冰近年的创作理解为“重新设置艺术议程”。36 研讨会第二、三、四场圆桌讨论现场

37 研讨会第二、三、四场圆桌讨论现场

38 研讨会第二、三、四场圆桌讨论现场研讨会第二、三、四场圆桌讨论现场

对艺术实质的思考是一个可以不断校对、不断对焦的过程,如徐冰所说,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帮助人类重新思考艺术的实质……

* 研讨会的视频版本将会于徐冰工作室安排发布,并且会整理成学术文集,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

文字提供:全部发言嘉宾、沈奇岚

文字整理:徐冰工作室

文字校对:全部发言嘉宾、浦东美术馆、徐冰工作室、欧莱雅中国

图片提供:浦东美术馆、上海一麦广告有限公司、徐冰工作室

图片特别感谢:韩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42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2月29日 下午6:25
下一篇 2023年12月29日 下午6: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