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色彩不仅是感性的,更是一种联觉,一套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人的记述里,青和赤摆在一起,称为“文”,赤和白彼此搭配,叫做“章”。“文章”不单是指如今白纸黑字的文字,亦可以想象它是在表现五彩斑斓的颜色。而经过文辞修饰后的色彩,彷佛就像活生生的人一般,这些修饰语有瘦、有雅,有笑、有娇,有恶、烈,也有老、腐。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文博时空 作者 杜祎洁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美颜和滤镜的时代,却浑然不知当我们试图分辨和捕捉世界的斑斓色彩时,大脑会自动给映入眼帘的景致加上一层滤镜。事实上,你或许正透过一个真正的“玫瑰色滤镜”观看这个世界。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或哈姆雷特,同一种色彩也会带来无数的感知和联想。在《色彩构成》中,约瑟夫·阿尔伯斯曾指出,人类视觉感知到的色彩看上去几乎从来不像它本来的模样,这一特点令色彩成为了艺术中最具有相对性的媒介。

色彩不仅是感性的,更是一种联觉,一套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人的记述里,青和赤摆在一起,称为“文”,赤和白彼此搭配,叫做“章”。“文章”不单是指如今白纸黑字的文字,亦可以想象它是在表现五彩斑斓的颜色。而经过文辞修饰后的色彩,彷佛就像活生生的人一般,这些修饰语有瘦、有雅,有笑、有娇,有恶、烈,也有老、腐。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古人用“色”或者“颜色”来称呼色彩。而“色”字在佛教中更接近于一种立体的感官体验,相较于抽象的符号,更接近于色彩的物质性。人们在谈论“色即是空”时,这个“色”是佛教中人类存在的五种基本要素之一, 包含了所有存在的物质和所有外在的形象。佛教里所谈及的色并不单指形体,也涵盖了人之行为的外在视觉现象。

这种文辞的流动性,如同色彩本身的流动性一样,是暧昧不清的,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的。在《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中,传统色彩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试图从语义和词源出发,通过溯源、梳理大量古籍文献,并将三十多年的案头研究和实地考察、实验验证相结合,试图建立起一个中国传统色的当代文献数据库。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曾启雄,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名誉教授

随着19世纪合成染料问世,150余年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5000多年历史的自然染料产业几近消失。当人们愈发熟悉诞生于1856年的苯胺紫和1880年代的蓝靛色素,却逐渐遗落曾经比黄金还要昂贵的泰尔紫和群青色,忘却了那些源于自然的海螺、矿石和草木,以及需要徒手捕捞、采摘、搬运、挤压、蒸烤、调制的制色过程。当稳定、标准、平滑的纯色逐渐成为工业化时代的表征,我们或许需要复原这些失落的传统色彩,才可以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自然风物言说下去

问:青是五正色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色彩观里的正统。您是否能以石青、石绿、群青、靛蓝为例,阐述东西方的文化共通之处和文明交流史?

答:石青、石绿、群青都是矿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跟绘画有关联,必须了解它的源头。在欧洲古代的绘画里,蓝色是非常贵的,一个画家不像现在那样遍地都是,他必须同时扮演颜料的制造者,自己储备原料、自己制作,将矿石慢慢捶打成粉末,再加胶和其他延展剂,工序非常复杂。当他发觉一个颜料不错的时候,通常他有足够的财力会把那一座山包下来。米开朗基罗画了很多教堂,背后的赞助者都是富商、贵族,或者教宗、枢机主教。一个教堂的壁画和天花板画下来可不得了,原料的使用量是相当惊人的。那么一块石头捶出来,必须要把杂质滤掉,滤到最细的部分,用水去研磨,剩下的部分大概能涂的面积可能就只有一张 A4纸的大小,一大块天花板,要用多少石头。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这幅画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提香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湛蓝色的天空和古希腊女神阿里阿德涅的长袍等均使用了昂贵的群青颜料。

问题来了,这个颜料意大利不产,它都是从阿富汗、土耳其地区运过来的。所以画家在画的时候是很小心的,它是粉末状的,他不太敢用力呼吸,打一个喷嚏,那个粉末就飞走了。粉末状的颜料需要加胶、加油现场调和,加上用量非常大,它的来源和制作的工序非常困难。这种蓝色的颜料从中亚过来,当时的交通并不是很好,所以它一定很贵。但是如果他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撑,他就把这一条运输路线,把那一个矿山包下来。要是个小画家就拿不到那么漂亮的颜色,勉强用本地产的含有灰蒙蒙的渣滓的颜料。所以现在要确定是不是米开朗基罗的画,把颜料成分剥下来一点点,放在仪器里去跑它的成分,再跟其他已经确认的原作做比对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

问:这正好对应咱们说的颜色的物质性。

答:在运输过程中,阿富汗那边的矿石其实跟中国有关。它往西的路线到罗马,往东的路线通过丝绸之路到了敦煌。敦煌的蓝色是很璀璨的,其实它的来源是一样的。

你如果找到原矿石,你就明白,原矿石里蓝色跟绿色结晶在一起,放到化学里面去看,它是铜的不同衍化物,化学叫“相”,呈现出不同的相,两个颜色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铜。

所以从颜料的立场讲,古代的人蓝绿不分。它是同一块矿石,你要把它分离,一敲下去就碎掉混在一起,分开那个动作本身就产生人工费,混在一起便宜一点。蓝色跟绿色混在一起,就变成青绿,就像《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王希孟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石绿,就是用孔雀石的矿石研磨而成的。孔雀石的主要成份是盐基性碳酸铜,和蓝色的矿物性颜料“群青”同属于铜的化合物。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蓝铜矿,《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矿石需要研磨到很小的颗粒,你要把它黏在承载物上面,必须加黏着剂把它黏住。黏着剂分为有机的和无机的,通常有机的比较多,比如阿拉伯胶、牛皮胶、鹿角胶、牛角胶。可是胶水经过久远的岁月,跟空气氧化后会碎裂。我们看到敦煌壁画会褪色,它其实是掉落,那个胶质被氧化,风一吹它就掉了,日积月累,颗粒就越掉越多。

这个矿物质的原产地在阿富汗、土耳其,中亚那个地方,往东到中国。不只是到敦煌,它还送到了西安,路途遥远,石头搬运起来也不方便,蓝色逐渐变得很贵。我们看到元朝、明朝发展出青花瓷,青花瓷的颜色不太一样,但大体都是钴蓝。钴蓝的产地又是在阿富汗为主的古波斯区域。钴是烧制青花瓷的蓝色釉料成分,工匠把运输来的钴石研磨成粉、上到胎体上面,然后烧出釉色。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明朝青花瓷,景德镇产,藏于大英博物馆

问:他们用的原材料青金石来源于伊朗、阿富汗,而无论是文艺复兴的欧洲,还是中国,东西方都以这种青色为贵重,如何解释这种偶然性?

答:因为自然环境,材料取得不易。所以欧洲有一句谚语,你身上流的血液是蓝色的,表明你是贵族。那不是一般民众可以承受得起的。

现在为止是站在颜料的立场去讲蓝色,如果你放到染料立场的话,又是一部东西方交流史。染料的纤维是长条状,放到显微镜下去看,可以看到很多凹洞,我们利用加热的方式让凹洞扩大,色料卡在里面,冷却下来它一收缩,孔隙就把染料扣住,水洗它就不掉色。

我们再回到蓝的历史。早期在中国的历史舞台里面,染蓝色有四种材料,分别叫菘蓝,蓼蓝,木蓝,山蓝。它们在植物科属的分列是不一样的,亲属关系有点距离,不是兄弟姐妹科的。有些是豆科的,有些是爵床科的。这四种材料都有它的分布区域。山蓝分布在福建、贵州、广东到云南一带,蓼蓝分布在长江流域,冬天一冷就不行了,菘蓝属于比较耐寒的,种在黄河流域,它像菠菜一样,大家都知道它的别名叫板蓝根,长了一年后它的根部像萝卜一样顶出土面,越长越高,从旁边再长芽出来继续繁殖,我们就把那个根取下来。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开花的山蓝,《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开花的蓼蓝,《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木蓝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印度蓝,它是从印度移植过来的。唐代有很多留学印度的僧人,会把一些奇珍异宝运回中国,那又是一条文化融合的路径。我们把它的英文名字 Indigo 分开,有两个字,Indi-go,去印度(India)拿回来的染料。印度蓝透过贸易商送到了威尼斯,影响了欧洲。

生长于长江流域的蓼蓝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有两三千年了。《诗经》里面讲“终朝采蓝”,采的就是蓼蓝,那一篇的篇名叫《采绿》。绿也是一种植物,其实先有草字头的“菉”,后有丝边的“绿”,草字头的菉是拿来染黄色的,是古代称为荩草、王刍的草本植物,而它跟蓝色叠在一起就变成绿色了,所以专门被拿来染绿色用了。查古代字典就可以知道,草字头的菉通绿色的绿。“绿”字大概在金石、铭文的时代才出现的,出现的很晚。通常文人是看不起这些雕虫小技的,他们是从小就被教育必须要治国平天下,胸中有大志,生活枝枝节节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记载,就被忽略掉了。当它进入文字记载的时候,它已经足够广泛,文人才会关注到,写到他的文字里面去。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荩草、蓼蓝染绿,《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荀子·劝学》里讲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是什么颜色?它是从蓝草里面染出来的,却比蓝草还要蓝。我们比较确认了,古代蓝绿不分。当布匹浸在蓝草所提炼出来的染液时,染液是暗绿色的,当布匹从染液取出后,即快速地氧化,在短时间内由暗绿色转变成蓝色的色相。染料的蓝绿本来是混在一起的,跟颜料蓝绿不分的概念是同样的,所以造出了“青”字。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蓼蓝浅染,《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青那个字古代是这么写的。大家都吃过日本料理的亲子丼、牛肉丼,这个“丼”是形声字,一块石头掉到井里面,“噗通”,所以念“洞”,在《康熙字典》里真的有丼这个字。甲骨文是用画的,不是用写的,用线条和造形去表达,像颜色没有具体的轮廓线,没有办法表达,它会借物比喻,借的是大家熟悉的井。根据《说文解字》,它由上半部的“生”字和下半部的“丹”字组成的。而生字的甲骨文造形是画成草的形状,丹的造形是以“井”字的形状加上中间象征石头的点所组成,整体就是指井边草的意思。井边草是什么颜色?绿色。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青”字,西周时期金文

《荀子·劝学》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已经确信青是从蓝草染出来的,那个时候已经变成蓝色了,但是仍然称为青色。长期使用以后,语言在每个时代、地区开始产生变化。我们讲青丝,东方人没有蓝色、绿色的头发,只是在光线得宜时,从某个角度可以感觉到黑色中泛着淡淡的蓝色光泽。为什么用青?表现的是深,黑色就代表深色的意思,代表有生命力。深色它是归结、凝结、结晶,浓度很强,深、重统统是属于黑的范围。还有青衣,江南这一带还有青瓦、粉墙黛瓦。你在江南有看过蓝色的瓦或者绿色的瓦吗?看到的是黑瓦。关公拿的青龙偃月刀是蓝色还是绿色?根据关羽墓发掘的相关报道,在关羽的遗骸旁放着的大刀是铁制的,是黑色。你要放在历史的各个时间上面去理解。

所以青它有三个意涵。它开始是绿色,变成蓝色,后来又转变带有黑色的意涵。西南少数民族做蓝染,染了一遍再染第二遍,经过不断重复染色,衣服的颜色就变得很深,可以染至接近黑的泛褐色的深青黑色,有点黝亮亮的。到了现在青这个字就承载了历史上积淀的蓝、绿、黑三个字。

问: 在古人的色域里面,他们觉得蓝色和绿色是类似的颜色吗?

答:不是类似,本是同根生。它原本就在一起的,是兄弟一家人,我们只是透过物质把它分离了,就是用青字来表达,所以青字叫做暧昧色。它包容、内含了三个颜色。还有一个比较学术的立场叫多义色,它有色彩传达上的困扰性,所以现在大家逐渐才不用青色,变用蓝色。蓝在古代字典是指植物,它不是指颜色,它是一个人的姓,古代有一个县叫蓝田县,蓝田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产美玉的地方。蓝字被广泛使用于表现色彩的年代,是近代才出现的。青字和蓝字在使用普遍性上的易位,到了民国后,才开始出现较剧烈的转折。根据商务书局现代版《辞源》的解释,青和蓝两者的区别在于深和浅而已,色相上并没有差异

问:西方人分蓝绿吗。

答:蓝绿他们分开,虽然都是蓝铜矿,但是我们这个是跟语义相关的。最后所有的颜色、物质都会消灭,文字会留下来,文字是间接的,所以必须要造字去对应某些真实。

文字立场上的色彩,在历史的洪流当中里面去流动,也在文化的交流当中去流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的一两句话背后却是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像青金石、蓝铜矿,它运到了西安,西安再运到江南,江南再运到福建,漂洋过海船运到了台湾,台湾的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有钱的大家出钱出力,盖在庙宇里面。匠人上彩绘时那个蓝色的使用是非常珍惜的,最后才画龙点睛点那么一点点面积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鹿港龙山寺,为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的庙宇。《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染料是属于植物性的,颜料是属于矿物性的,两个不同的系统不约而同地都跟“青”有不谋而合的部分,蓝绿一体。植物染大多都是复合色素,色素不是单一的,只是有的量不够多,不被看到而已。

问:比如把一株茜草放大240倍,它是橙色、蓝色和红色的混合体,如同翠鸟的翅膀一样。

答:化学染料大都是单一色素,过于纯化,刺激很大。第一号人造染料苯胺紫是在1856年开发出来的,现在都用化学颜料了。复合色素则是天然的比较多,已经帮你调和好了,所以它不会很躁,不会让人觉得受不了。比如被称为蓝的植物,其所含的色素里,并不是只有蓝的色彩,其中还包含了褐色、红色、黄色的色素。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苯胺紫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国际克莱因蓝191号》(IKB 191, 1962)。在克莱因用来申请“国际克莱因蓝”专利时,人工合成的深蓝色是他所用的颜料。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克莱因曾用这种合成深蓝色颜料创作了一系列单色画作。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蓼蓝染色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各种染材染出的不同色彩,《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问:《颜色的故事》的作者写到,像青金石在原产区阿富汗当地并不是宝石。 如何理解颜色的阶级性? 这种贵贱等级是否是流动的,决定了某个特定地域在一个时期内的审美取向?

答:因为他们唾手可得,不珍惜。中国唐朝在定官服服制的时候,一二三品大官是紫色的,四五品是红色,接下来是绿色,蓝色,最下面是黑色。为什么黑色是最下面的,具有平民性?因为用来染黑色的乌桕,还有橡、栎等一大堆植物,到处都采得到,染色工序并不麻烦,也没什么技术门槛,在穿着上是属于比较耐穿、耐脏的,棉麻布染着度也较佳。绝对不是因为皇帝喜欢紫色,才会分出阶级和等级出来,唐朝在制定官服的服制等级高低的时候,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颜色制作的困难度,还有材料的稀少性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乌桕染色,《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你看佛像,佛祖释迦摩尼头上涂什么颜色?那叫佛头青,佛头青就是群青,是由阿富汗的青金石研制成的。把最贵的东西献给谁?佛。代表什么?虔诚的象征。这个色名也存在于彩绘行业。你到敦煌去看,画佛像的头发,释迦牟尼的一定是蓝色的。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释迦侔尼佛说法图》,藏于大英博物馆

问:除了今年出版的《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之外,您还出版过一本台版书籍《中国失落的色彩》,大家都在找。

答:稍微有一点耐心,版权已经跟出版《制色》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签了。里面的很多古字要造字,系统输不出来那个字。像《尔雅·释器 》讲染红色,一染縓(quán),再染赪(chēng),三染纁(xūn)。一染橙色系,再染就红一点,再染更红了。第四次染是什么,叫绛。

古代的文人已经注意到,每一个颜色深浅不一样。红色的发展其实它是有两个字,我们讲叫合体字,这边是指意符,意义的符号,这边叫声符,声音的符号,所以红那个字又有一个发音叫工,它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里讲它是赤白色的,赤、白两个颜色混色在一起,变成粉红色了。所以在东汉许慎的时代,红那个颜色不是咱们现在的大红色,顶多只能达到现在使用的桃红色,这个桃红色才是讨喜的颜色,它是跟红花染色有关联。大红色不对的,大红色是牺牲的颜色。所以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在那里,历史一直在时光的洪流中漂浮。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红花染出的色彩,《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红那个字就变成中国现在的代表。它代表什么?专精,很专注、专业,它是染色行业的一个代表,从字的结构上来说,“红”的部首为“ 纟” ,此部首的字通常与染织有关。染色中你把红色处理得很好,代表你可以出师了。以至于目前的红有“工”的发音,如女红等;也保留有“专精”的意思,后来才逐渐延伸为指色彩的意思。

问:刚才讲染红色的一染、二染、三染,它有点像汉字符号组成的色卡,但是它很抽象。像我们熟悉的现代色彩研究机构潘通 Pantone 的索引式色卡,是一套标准化的视觉表达系统,以数字、字母排列来标示色彩。文字传达出来的却是千人千色。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潘通色卡

答:文字只是告诉你由浅到浓这样的概念而已,是一个概念色相群。文字本来就是符号,符号就不精确。单一“红”色的表达,就出现有赤、朱、红、丹、绯、绛、纁、彤等单字。 透过文字所表达的色彩,会造成解读上色彩认知所存在的色域问题,具有很大的诠释区域。可是文字有传达上的优点,可以留存下来。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系统当中唯一绵延不绝,可以一直追溯到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起源甲骨文,其他的文字统统断裂、改变了, 不是被其他文字所取代,就是已变成和现今使用的文字毫无关连的或不可解的古文字。目前解开的甲骨文,最早表达色彩的单字有赤、朱、青、黄、白、黑、玄、幽、皁等字 。

问:您在研究颜色系统的过程中想到去跟文字的词源、语义发生联系,以古籍辅佐,采用这样的方法论有什么契机吗?您又是如何通过在现场田野调研,来考据历史文献记载的可靠性的?

答:我们知道色彩它只是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感觉而已,你必须要透过文字、语言的传达。在缺乏直接物证的情况下,汉字本身就是追溯古代文化状况的最佳索引与媒介工具书写文字里面能够一直追溯到最源头的就是靠字典,所以我自己去翻阅、收集、分类《说文解字》里各种色彩的表达,了解它的意义,藉以建构系统性的中国传统色彩基本数据。我也尝试着把文字内容跟实际材料对应在一起去解释,幸好这个就记载在《天工开物》里面。

关于红色的系统,茜草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红色染料,在《诗经》里面就出现了,古名叫茹藘 (lǘ) ,到了《史记》的时代变成了茜草。世界上的茜草有三类,一个叫中国茜,一个是西洋茜,一个叫印度茜。

中国茜分布在一个很广泛的区域,我曾经在北京房山的潭柘寺发现,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在河南太行山上,也在丽江旁的白沙古镇也发现它,在厦门、台湾也有,越南也有。它有85个名称,我从大概20多本古书上把它剥离了,或许有更多。

它用根部染色,染出来的颜色很红,很像吸取了土地上的血液一样,所以它的名称叫地血。它很会攀爬,属于爬藤类,四瓣射开,继续往上长,四片四片,爬过这个山再过那个山,也叫过山龙。它以这样的方式被命名,每一个地方都有用到它,表示它很亲近、好相处,深入民间。它是可以找到的中国较早的一个染色材料,也是影响层面最大的一个染料

茜草根染色,《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赤是什么?甲骨文是一个大,下面一个火,大是人,人张开手叫大,人在火上面,它是一个刑罚,另外有一个仪式“过火”,叫做“祓”(fú),去霉气,人跳过火堆,我比较支持这个。所以它跟火光的颜色有关联,因为它是刑罚,所以跟血液有关联。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赤字的甲骨文

红这个字跟红花有关联,它属于中国五正色,与阴阳五行相对。古代的正色是指纯正的色彩,间色是指混合了不同色彩而调出的颜色,正色纯,间色杂,正色尊、间色卑。

五行体现着自然界的相克相生,东青、西白、南朱、北玄、中黄 。东对应木,西对应金,南对应火,北对应水,中间对应土。中间就是黄色,所以皇帝才把它定为御用色。其实黄色的染料是最多的,并不是最难染的,完全是因为象征的关系,皇帝用你们通通不能用,所谓禁制是皇帝的禁制。中国皇帝黄色衣物的规制,是在隋、唐后才逐渐成形的,也促成了黄色的尊贵印象。

各地的方言是非常有趣的,反映了一个地区感情表现的方式。我带领硕士生对明代四大小说中颜色的使用情景进行过研究。明朝最具代表的就是小说体,我们定义它为一个切片,去理解当时的色彩使用状况。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11月的中国传统色年会上,发表从这四本小说里抽离出来的关于黑色的研究论文。

通常我们对颜色的表达方法,都是一个形容词加上一个名词,名词通常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样的基本色名,比如红,有亮红色,鲜红色,暗红色,大红色。在明代四大小说里却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结构,名词加上形容词,形容词在后面。譬如黑洞洞,而且它是两个字一样的叠字,洞洞是形声语,像是漫画里面的状声字,“乓”、“咔”。他用声音“咚咚”来形容,黑加上洞,很深远的感觉。绍兴话里叫乌恰恰,乌也是基本色名,跟黑一样,恰恰是形容词,台湾闽南语叫乌(音ou)麻麻,麻麻就是一片的意思。客家话也有,青亮亮。吴语里面也出现了类似的表达,苏州丝绸博物馆前阵子展出了一个“觅色”的特展,它在评弹的歌词里面出现了。这个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的语言结构,就跟国际现代色彩的发展基本结果很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我们的特色。

问:感觉它变成了一种文学化的表达。

答:是特殊化、地方化,但是却不约而同地出现,绍兴话,苏州话,闽南话,客家话,沿海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还在探讨。我原本以为是在方言出现的,结果明代四大小说里已经这样讲了。

中国的色彩研究是比较脆弱的一环,西方研究色彩的历史延续了很久,有物理学家、化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还有一些设计领域色彩专业的人,累积了很多资料。在语言的世界里,现代色彩的发展几乎完全是近代西方世界所发展出来的。我们的这种资料累积得不够多,现在短时间里面要确切地说中国传统色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蛮难的。民族色彩的圈定,必须建立于较周全的语言和文学作品调查和统计数据上,然后才可能进行选样、制样、测色、 修正、表现等工作。必须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古籍数据、古文物中,去整理比对古代色彩材料的使用状况,和文字符号对应问题及其背后所潜藏的意义。牵涉的领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解读汉字的色彩表现时,牵涉到文字的训诂、考古、材料的检测等多领域的问题。

如果说中国它是一个地域的中国的话,有的朝代或许大一点,元代更大,明代缩小一点,清代也蛮大的,一直在伸缩,我们必须要理解所谓中国的概念,要放到国土疆界的维度去思考,不同地区生长的人使用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还有它的植被、气候都不同。青在甲骨文的时代是绿色,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始加入了蓝,到后面加入了黑,现在青字在消失,蓝逐渐取代它。它在时间轴上不是固定的,而是游动的状态。人们讲中国传统色,到底什么叫传统?必须放到时间的纵轴上面去看。

曾启雄:

1953年生,现任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名誉教授。著有《色彩的科学与文化》、《中国失落的色彩》、《绝色》、《色染古韵》、《制色》。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日本兵库教育大学艺术系硕士毕业。

曾任云林科技大学出版组主任、系主任、研究所长、艺术中心主任、设计学硕博士班特聘教授,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2007年客座研究员及2012年访问教授,台湾基础造形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色彩学会理事、台湾设计学会理事。

图片 | 杜祎洁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renwufangtan/3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午1:3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7日 下午5: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