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任建国:当代中国画探索及其“古意今趣”的水墨新境

    任建国1957年生于北京,现居住、创作于北京和悉尼。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

    2023年5月23日 艺术评论
  • 木构的“谜团” ——中国传统建筑为何选用难以“永生”的木材作为建筑主材?

    我们知道,相对于砖石,木材有着天生的劣势。比如:受木材力学性质与尺寸所限,难以建造相比砖石建筑的大尺度建筑;木材易于燃烧,且不耐腐蚀,难以建造“永生”的建筑。为何中国传统建筑偏偏选择了木材——这一看上去似乎不利于建造的材料作为建筑主材?

    2023年5月23日 艺术论文
  • 米歇尔·福柯|马奈的绘画

    毫无疑问,在艺术史中,在19世纪绘画史中,马奈总是以改变了绘画表现技巧与模式的形象出现,他使印象主义运动成为可能,而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几乎占据了艺术史舞台的领先位置。

    2023年5月23日 艺术论文
  • 以“粉色”之名——“少女的收藏101”即将亮相X美术馆北京新址

    X美术馆将于2023年5月28日至8月6日,在其位于北京的新址呈现开馆展览 “少女的收藏101”。展览将以粉色为线索,在全新修复的历史建筑中汇集49件馆藏作品,为未来一系列的精彩项目翻开全新篇章。

    2023年5月23日 展览
  • 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王子锟、黄洋、纪玉洁、董卓创作谈

    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院长靳尚谊先生于2019年设立的公益奖项“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其设立初衷,在于激励美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在新时代的主题性创作实践中,打造精品力作、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发掘青年艺术家自身潜力。奖项的选拔思路综合考量时代性、原创性、学术性与社会影响,也让“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之一。

    2023年5月23日 艺术家
  • 张鹏: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建构与美学价值——兼论《美术研究》的学术专栏建设

    近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学术期刊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目前高校学报几乎占据了中国学术期刊界的半壁江山,值得关注和研究。高校学报自20世纪初伴随中国大学的建立和现代学术体制的形成而诞生,为现代大学学术传统的形成和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自1957年创刊,至今已有65年发展,在积极响应国家重大美术工程发展及大美术学科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在丝绸之路艺术的创作、教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自2015年开设“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专栏,集中推出一系列专题成果,值此机会做相关梳理及总结,就教于同行专家,以利未来进一步的建设与长远发展。

    学术研究 2023年5月23日
  • 专访|武洪滨:寻找俄罗斯艺术的精神载体

    始建于1954年的北京展览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俄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这座曾见证着中苏合作友谊的综合性展览馆近期迎来了又一聚焦俄罗斯绘画发展面貌的展览:《寂静的和声——20世纪俄罗斯绘画中的“景”与“物”》。此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武洪滨教授任策展人,聚焦19世纪以来俄罗斯风景画创作的来路与发展历程,探讨其是如何与俄罗斯这一国家的自然风貌、精神气质、民族情感与社会变革共同演进的。

    2023年5月23日 策展人
  • 《动物农场模拟器》:一个人类与其他物种互生共建的未来实验场域

    展览构建了一个名为“动物农场模拟器”的单元生态系统,由“农场车间”、“农场实验室”、“农场放映厅”及“农场合作社”四个单元组成。“农场车间”围绕基本生存需求的生产制造为探讨导向;“农场实验室”触发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未来物种革新性思考;“农场放映厅”通过多媒体艺术传达和勾勒多元未来,继而激活人们理解世界的新角度;“农场合作社”建立了去中心化的合作生产与合作经营,意图传递围绕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023年5月23日 展览
  • “诱饵”与“无门一窗唯光”:胡伟与袁中天双个展开幕

    “诱饵”是艺术家胡伟的首个机构个展,以3部影像、装置和雕塑的形式,对其近年创作进行阶段性回顾与梳理,并首次呈现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支持的最新三通道影像作品《地鸣 碎砾》(2023)。

    2023年5月23日 展览
  • 建筑师Sumayya Vally谈艺术,建筑和社区

    这位南非建筑师、艺术家和策展人讨论创造聚会空间、庆祝混合身份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陈晖 Sumayya Vally 是约翰内斯堡和伦敦建筑和研究工作室 Counterspace 的创…

    2023年5月23日 建筑与空间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