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当代的共生“绽放”——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亮相天津五大道

2025年4月11日,大行道艺术中心(TAO ART CENTER)首展迎来开幕。开馆展“绽放”汇集了33位在各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当代艺术家,展出了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等各种媒介的作品。

“绽放“作为大行道艺术中心的开馆展,邀请了33位在各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当代艺术家,展览以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为棱镜,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在人文沉思与科技发展交织的语境下,迸发出的惊人的能量。

432A7323
432A7391
传统与当代的共生“绽放”——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亮相天津五大道

传统与当代的共生“绽放”——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亮相天津五大道▲ “绽放”展览现场

“绽放”作为展览主题意象的选取,蕴含着双重隐喻:既指向艺术中心如花苞初绽般嵌入城市文化版图的姿态,更象征中国艺术生态历经沉淀后迎来的突破性生长。展览构建了一个多元共生的艺术生态系统。在这里,艺术家对传统媒介的深耕与数字原住民的代码创作并行不悖;架上绘画的思想性与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形成张力;地域文化的在地性表达与全球化的视觉语言达成微妙平衡。这种包容性正体现了大行道艺术中心的学术追求——致力于搭建各种艺术维度间的转换接口。

“绽放”的更深层野心,在于构建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与艺术赋能产业发展的方法论。当观众步入这座老洋房改造的艺术容器,也将感受到本次展览超越常规的展览范畴,成为激活天津这座城市传统文化基因的动能。

开幕式现场 ▲ “绽放”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仪式当天,包括艺术家、企业家、媒体人等在内的众多嘉宾莅临现场。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卢征远教授主持,大行道艺术中心创始人李响、参展艺术家代表邓国源、王少军、刘庆和、马浚诚、张煜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书记韩文超先后致辞。艺术家陈淑霞、蒋焕、谭勋、康蕾、黄可一、万勇、卢英英、山门来吧(艺术家组合)等出席。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嘉宾合影

传统焕生与当代转译

艺术中心的存在是历史文化与当代美学的交汇,在本次展览中,许多作品也通过对传统媒介、材料与文化的当代转译,赋予作品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使其充满人文关怀与生命哲思。

1▲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刘庆和的作品《节日快乐》;艺术家陈琦的作品《樱花》

2▲ 展览现场,艺术家范勃的作品《林中路7》

3▲ 展览现场,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能量系列》

4▲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王少军的作品《人面桃花》;艺术家董书兵的作品《行者·探》

5▲ 展览现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艺术家王少军的作品《枝繁叶不茂》、《涠洲岛的阳光》、《有喷泉的花园》、《陆地的尽头见海洋》

7▲  展览现场,艺术家缪晓春的作品《从头再来》

艺术家刘庆和的当代水墨《节日快乐》、范勃的风景油画《林中路7》、邱志杰的陶瓷画《能量系列》、王少军的雕塑《人面桃花》、缪晓春的多媒体影像《从头再来》、田禾的《水系列》雕塑、谭勋的彩钢板雕塑、闫平的油画《惊蛰》与《起飞》、董书兵的雕塑《行者·探》、陈文令的“小红人”雕塑、青年艺术家张煜东的动态雕塑“毛毡青铜”、聂士昌的动态雕塑“钢铁芙蕖”等作品,从不同代际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与重塑的多维实验,让传统在流动中焕发新生,在不同媒介和语境中持续演化,形成具有当代生命力的新形态。

8▲ 展览现场,艺术家谭勋的作品《彩虹5号》

9▲ 展览现场,艺术家张煜东的作品《青铜鸟》

10▲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黄可一的作品《山 2024072201》、《山 202407201》;艺术家闫平的作品《惊蛰》

11▲ 展览现场,艺术家陈淑霞的作品《东渐》

“绽放”主题的多重意象

本次展览中,植物、动物、山水等自然元素频繁出现。这一方面呼应了展览的生态人文视角,让自然与艺术共生绽放;另一方面,也为这一主题意象延伸出无限的思考空间。“绽放”既彰显了艺术中心如花苞初绽般嵌入城市文化版图,更展现了本次展览所构建的多元艺术生态与多维思想碰撞。作为开馆首展,它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呈现,转而以“未来种子”的姿态,为艺术中心埋下持续生长的行动基因。

12

▲ 展览现场,艺术家邓国源的作品《蜻蜓占领了老虎的花园》

13▲ 展览现场,艺术家邓国源的作品《蜻蜓占领了老虎的花园》局部

14▲ 展览现场,艺术家唐勇的作品《花——生命的欲望》

邓国源教授的镜面装置《蜻蜓占领了老虎的花园》、唐勇教授的雕塑《花——生命的欲望》、康蕾教授的大型三联画《乐园.存在的喧嚣》、艺术家黄可一的“山系列”绘画、陈淑霞教授的油画《东渐》与《灼光》、艺术家蒋焕的超写实绘画《繁花之六》、艺术家章剑“我的花园”系列油画、艺术家卢征远的超写实绘画《阳光与影》《孤独》、艺术家蔡志松的《方玫瑰》铅皮雕塑等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生态、生命存在的多维度哲思。

15▲ 展览现场,艺术家康蕾的作品《乐园.存在的喧嚣》

16▲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黄可一的作品《山 2024072201》、《山 202407201》

20▲ 展览现场,艺术家蔡志松的作品《方玫瑰》

21▲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卢征远的作品《阳光与影》、《孤独》

22▲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陈淑霞的作品《灼光》、《天大》、《廓》

以空间为灵感的特定创作

值此展览启幕之际,艺术家以特定场域创作介入新兴文化空间,重构作品、建筑、观众的多维对话。艺术家隋建国用一面白色展墙连接空间与想象,巧妙地与艺术中心的在地构成互文关系。艺术家陈琦的套色版画将樱花的初绽与艺术中心的开馆并置,这种时空叠印的意象组合,既承载着东方美学的瞬时性哲思,又暗合文化场域生成的仪式感。艺术家马浚诚的《若花·序章》借用了花的形态和语言,装置会随人的脚步行近时绽放,远离时收合,仿佛身体器官一样自在呼吸,演绎着数字时代的生命节律。

23▲ 展览现场,中间白色展墙是艺术家隋建国的作品《无题》

25▲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陈琦的作品《樱花》;艺术家范勃的作品《林中路7》

26▲ 展览现场,艺术家马浚诚的作品《若花·序章》

感官与身心合一的沉浸体验

本次展览中的互动装置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展示方式,观众的参与是激发作品的关键,像是为作品注入生命,这一过程所带来的身心参与感,让观众从不同层面与艺术产生连接,带来难忘的双向交流体验与更深层次的思考。

27▲ “绽放”展览现场

28▲ 展览现场,艺术家卢英英的作品《我是一只河蚌》

80后艺术家卢英英的《我是一只河蚌》将自我生命和宇宙连接在一起,作品调动了观众的听觉、视觉、嗅觉,在身体与装置的互动中,观众可与艺术家共同感受艺术的治愈能量。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的五位青年艺术家牛奕菲、陈海蓝、徐欣瑶、李镐、王书睿与青年艺术家组合山门来吧,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分别让纸鸢、英歌舞、陶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宝珍藏、传统水墨重焕生机,作品通过互动形式使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回忆,而是能被当代观众直接体验和感知。

29▲ 展览现场,艺术家陈海蓝的作品《纸鸢漫游》

30▲ 展览现场,艺术家牛奕菲的作品《秉烛》

31▲ 展览现场,艺术家组合山门来吧的作品《物华植觉》

32▲ 展览现场,艺术家徐欣瑶的作品《能量映象》

33▲ 展览现场,艺术家李镐的作品《英歌潮舞》

用艺术联动资源、激活城市

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的文化优势、政策活动的协同支持,大行道艺术中心的开馆不仅为这片历史街区注入了当代艺术的活力,更为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的人文色彩。

艺术中心致力于搭建各种艺术维度间的转换接口,其长远目标是构建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与艺术赋能产业发展的方法论。这座老洋房改造的艺术容器,不仅将成为艺术爱好者的灵感源、城市漫游者的歇脚处、邻里社区的会客厅,还将通过资源重组与情感链接,在地文脉与当代转译,内容生产与传播宣传,成为激活天津这座城市传统文化基因的动能。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绽放 BLOSSOM”

出品人:李响

策展人: 卢征远

参展艺术家:

隋建国、闫平、邓国源、王少军、刘庆和、陈淑霞、陈琦、缪晓春、范勃、董书兵、邱志杰、蒋焕、章剑、马浚诚、唐勇、陈文令、蔡志松、谭勋、寇疆晖、康蕾、黄可一、田禾、万勇、卢英英、卢征远、王书睿、牛奕菲、李镐、徐欣瑶、聂士昌、张煜东、陈海蓝、山门来吧

主办:大行道艺术中心

展期:2025年3月25日至6月20日

地点: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道河北路275号

编/艺讯网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13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5年4月16日 下午6:35
下一篇 5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