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看上海浓浓“艺术年”:上博日均两万人,中华艺术宫日均过万
澎湃新闻获悉,春节期间,上海全市200多家文博美术场馆新推出70多项高品质展览,其中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接待参观游客79092人,日均接待人数达11298人,参观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接待参观人数达49793人次,刚开放不久的上博东馆假期接待参观人数将近9万人次,观众总人数维持在日均近两万人次。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中国古画中的诗画相映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新展“视觉与诗境:中国画的诗意”探讨了中国画家与诗歌互动的方式,并在他们的艺术中发展出层次更丰富的含义。展出的90件绘画、书法和装饰艺术,几乎全部为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
-
2024年巴塞尔艺术展6月举行 国际艺坛菁英再度聚首
此次展会是新任总监Maike Cruse去年7月接任后的首次展览,共有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共287家顶级画廊参与,国际艺坛菁英将在瑞士巴塞尔再度聚首一堂。
-
看早期希腊雕塑的形态,大都会博物馆展基克拉迪艺术
如果你走得太快,可能会错过它。放慢脚步,准备被纽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希腊基克拉迪群岛的古代雕塑所震撼吧。这一展览名为“基克拉迪的艺术:伦纳德·N·斯特恩收藏展”。
-
展览现场|想象一个万物共生的未来新世界
艺术作为一种媒介,通过新媒体不断预测未来,为有效反思现实和当代提供了一个平台。“人机合一”的另一设想,旨在增进人类对驾驭这一不断变化的景观进行深思熟虑地思考,设想一个人类和机器与社会、空间和自然完美融合的世界。展览还强调了社会意识和责任对于塑造未来的重要性。科技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并促使人们对伦理问题、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行批判性讨论。
-
马蒂斯:让色彩,线条带来彻底的喜悦和快乐!
印象派的辉煌战绩在前,前卫艺术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变。1903年开始,一些比利时和荷兰建筑师以及法国艺术家出资举办了第一届秋季沙龙(Salon d’Automne),地点就在荷兰建筑师兼室内设计师杨森的办公室“杨森馆”(Maison Jansen)。“杨森馆”本身就是很国际化的事务所,客户来自欧洲、中东、拉美和北美。
-
看中美两位女性纤维艺术家的记忆物语
与无数可能。
这场展览展出了中美两位女性艺术家吴帆与李美京的33套作品,通过“生生不息”“万物共生”“方寸之维”“回望记忆”“纤语流转”五个主题空间演绎纤维艺术与生命、自然、社会的链接,引导人们对过去与未来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