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由X美术馆主导策划的“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主题展览,在北京朗园文创园区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汇集了百余件来自不同代际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千里之行”全国美术学院毕业展中精选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创作,选自X美术馆与X赞助理事会的部分馆藏,以及从抖音平台公开征集而来的作品。创作类型涵盖绘画、雕塑、书法、影像及人工智能生成媒介等多种形式。展览选择以“爱”这一永恒的主题,作为核心叙事线索串联起多元语境、跨越代际与多样媒介的艺术实践,共同呈现出爱的多重投射与表达,构建出一个传统观看与数字世界现场对话的艺术场域。

“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展览现场
展览联合策展人李垚辰详解展览理念时谈及,“以爱相传”主题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第一条线索,存在于艺术家群体关于热爱的代际传承,着重体现了艺术精神在一代代创作者之间的流转与延续。展览通过精心梳理的艺术谱系,清晰展现出这条传承之路:从中央美术学院老一代艺术家、教育家董祖诒、曹春生等人的创作,到史国良、李燕蓉、刘彦湖、周思旻等出生于50、6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再到卢征远、杨心广等新一代创作者的艺术呈现。这条脉络凸显出艺术院校中“师徒相传”的独特关系,通过构造一个完整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话场域,揭示出艺术延绵不绝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展览现场
第二条线索,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丰富的情感表达。 展览试图探讨“爱”这一主题的广阔维度,不仅包括爱情、亲情等狭义上的“爱”,也涵盖对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世界的博爱。这种多元的探讨使得展览主题变得丰沛而深刻起来,得以触动不同背景观众内心柔软的部分。同时,策展人特别提到,选择在朗园这样的文创园区举办展览,也希望打破美术馆的边界,让艺术面向更广泛的公众,以“爱”这一普世主题为桥梁,号召更多观众走近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成为我们生活与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感受艺术的多元面貌。

“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展览现场
“以爱相传”不仅是展览的名称,也是一份美好的愿景。是艺术星火永续的证明,也是一次向所有人发出的关于感受爱、传递爱的温暖邀请。如本次展览特邀策展人张煜东的作品《凤凰于飞》,原本是艺术家为妻子精心打造的求婚信物,作品汲取了传统宫廷美学的精髓,以金银珠翠勾勒出“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的华美意象,呼应着《诗经》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之境,而深厚的情感性则为精湛工艺注入了灵魂。
张煜东,《凤凰于飞》,2025,999足金,12.6 × 8 × 6 cm ,致谢艺术家
爱的形态,在当代语境与媒介之下焕发新生。周吾轩创作的《橡树与木棉》以积木般的机械装置,为舒婷笔下“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平等爱情理想赋予了充满童趣与未来感的当代诠释。艺术家用齿轮的咬合与联动,隐喻独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相互支撑与协同成长,展现出爱在数字时代依然鲜活、且充满构建性的生命力。
周吾轩,《橡树与木棉》,2025,木、黄铜、羊皮纸,100 × 80 x 50 cm,致谢艺术家
同样是传递爱情,陈光耀的作品《约定》恰似一首诗意的青春恋曲,奏响着爱的初始旋律。作品刻画了树下一男一女仰望天空的温馨场景,以树的生长来比喻孩童时期爱情的萌芽。细节丰富的树冠,象征着爱情成长所需的肥沃土壤与充足养分;而略显稚嫩的人物,则代表着爱情最初的纯真与懵懂。
陈光耀,《约定》,2022,铸铜着色,32 × 28 × 20 cm,致谢艺术家
曹春生的雕塑《母与子》以温润的造型语言,诠释了血缘亲情中纯粹无私的维度。艺术家巧妙运用流畅圆融的线条与饱满柔和的体块,塑造出母亲怀抱婴孩的经典构图——母亲微微颔首,目光垂落处满是怜爱;婴孩安卧臂弯,姿态全然信赖。这一亲密相依的瞬间,被永恒定格在雕塑的静谧之中。作品超越了具象形态的局限,将母子之间那份无条件的守护与奉献,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空间,在作品中,爱不是激烈的宣言,而是绵长的陪伴,不是瞬间的激情,而是永恒的守护,是代际之间最坚韧的传承。
曹春生,《母与子》,1963,泥塑,9 × 30 × 16 cm,致谢艺术家
周思旻的石膏雕塑《入梦》则引领观者走向另一个深邃的情感维度——跨越生死的永恒之爱。作品围绕孩子与玩具安眠于贝壳之中的意象,构建出一个静谧而充满庇护感的场景,既是对因海啸而逝去儿童的深切纪念,也是一份以艺术形式留存的人性关怀——生命逝去,爱或在艺术中获得不朽,而这份深情跨越生死,或能抚慰生者,并将这份关怀在世间不断传递下去。
周思旻,《入梦》,2011,石膏,21 × 15 × 10 cm,致谢艺术家
艺术作为爱的载体,承载记忆、情感与思念,那么,又是什么驱动双手去塑造和描绘?谭天的《第0课》巧妙地运用了教科书这一承载集体记忆的载体,将我们带回到艺术启蒙的原点。看似叛逆的文字,蕴含着东方哲学中“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智慧。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谭天以这种看似矛盾却充满哲思的表达,为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培养一个“有用”的工具人,而在于守护人之为人的本质。
通过“没那么有用”这一反常规的表达,创作者试图呼唤一种回归本真的人生态度。基于此,《第0课》如同一份艺术教育宣言,在传授技法之外艺术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唤醒每个人的主体意识,艺术或许是最“无用”的学科,却也是最能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的学科。当一个人不再被外在的功利标准所束缚,或许才能听见内心真实的声音,发现自我独特的存在价值。这种“成为自己”的过程,恰恰是艺术教育最珍贵的馈赠。

谭天,《第0课》,2024,喷绘、小学美术教材,110 × 110 cm,致谢艺术家
认识自我,也是开始渴望与他人建立真挚连接的开端。艺术家朱哲的《共生系列一和二》,以两位分别身着蓝、绿色的女孩背对而坐的对称构图,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坚定的情感场域。她们面前缠绕的面纱,既是外界纷扰的隐喻,也如同一道需要共同守护的边界。背靠背的姿态,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与信托,爱不仅是温柔的内省,亦是面对世界时由联结而生发的勇气与力量。
朱哲,《共生 I》《共生 II》,2024,纸本水彩,74 × 104 cm,致谢艺术家
在更广阔的维度上,“爱”也意味着对于生命的深切关怀。彭笑贤的纸本水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北齐山东、河北地区大规模摩崖刻经为灵感,以纸本水墨承载古代文字的精神力量。“无缘”即无分别、无条件、不攀缘,“慈”意为爱。
“无缘大慈”意指对众生平等给予快乐与福祉的纯粹慈悲,如天空阳光普照万物。“同体”即共感一体、休戚与共;“悲”意为痛。“同体大悲”则强调万物众生一体、因生命本质相通而生起的深切悲悯。
彭笑贤,《无缘大慈,同体大悲》,2025,纸本水墨,单联:50 × 240 cm,致谢艺术家
从青春萌动的纯真情意,个人盟约的炽热誓言;从血缘亲情的无私守护,到共生联结的彼此依靠;从跨越生死的永恒守护,到慈悲众生的博大胸怀;从文明记忆的世代传承,到自我发现的艺术指引——展览以“爱”为线索,构建了一个传统与当代交织的情感场域。
郑江,《作品《爱》的现场记录 》,2025,哑光相纸,100 × 150cm,致谢艺术家
本次展览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展览在传播层面的考量,通过与抖音平台展开深度合作,“以爱相传”特别推出了线上看展功能。在线下展厅中,观众可通过展签旁的艺术家抖音账号直接关注创作者;在云端,平台以视频为媒介,生动呈现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作品故事。展览结束后,抖音发起#以爱相传 线上话题,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互动,探索延续展览生命力的数字方式。
这一创新合作打破了美术馆的物理边界,构建了一个传播的闭环——通过数字媒介提升艺术表达的感染力,又借助社交平台连接大众情感,让“以爱相传”的主题在线上与线下之间传播流转,从而在专业领域与公共视野中实现更广泛的对话,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11日。

“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以爱相传——时代延续与媒介迭新”
支持单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卓越培育计划联合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X美术馆、抖音
策展人:尤洋、李垚辰
特邀策展人:张煜东
艺术家:曹春生、曹琳、陈光耀、陈汉煜、陈家欣、陈美伶、陈忠康、成万东、段宇晨、方丢丢、葛宇路、耿谭菊郎、龚剑、侯勇、胡佳艺、胡静萱、黄仁余、李杨、李燕蓉、李泽、梁远苇、柳迪、刘溪子、刘彦湖、卢征远、彭笑贤、亓雪缘、申钧成、史国良、宋琨、松郎、孙博远、孙洋、孙逸飞、谭天、王嘉艺、王晓曲、王札、王中、韦瑞男、吴思林、薛若哲、许超颖、杨涵逍、杨鸿儒、杨心广、杨一乐、姚璐、叶心怡、尤勇、苑瑗、张佳沁、张洺贯、张秋源、张渊、张煜东、赵半狄、赵博、郑江、郑孟强、周思旻、周吾轩、朱璞乾、朱惟希、朱哲、邹上上、邹葳
抖音艺术家:PP的冒险手册、2015浮岚、安史、品牌术士.南柒、陈汉煜、池绿山、方面面、肥猫天使、黄河山hhs、黄紫、老赵看艺术、李林讲艺术、刘洲洲、鹿溟山、美院安迪看艺术、米雷-RayDog、牛一飞、汤海青、土豆人tudou_man、小透明明、艺术有毒
展览时间:2025.9.28 – 2026.1.11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E1栋,X美术馆
文/杜依桐
责编/孟希
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1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