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

    2023年12月2日至3日,浦东美术馆主办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实践为论题,从国内外邀请了12位来自艺术领域内外的演讲嘉宾,以《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为总主题,分享自己对当下艺术问题的研究结果以及独到见解。题目中的“新技术”来源于艺术家徐冰近几年艺术创作手法所关注的领域。

    2023年12月29日 综合
  • 艺路行远2023|特展里的“千载难逢”与他者目光

    回眸域外,2023年的艺术特展可谓精彩纷呈,访客数量激增: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维米尔展”创纪录地吸引了65万名观众,这或许准确地反映了被压抑需求的释放,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所谓的“千载难逢”的展览推动。

    2023年12月29日 展览
  • “何以为家——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展 首场论坛聚焦校家社协同育人

    “何以为家——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于12月25日在中华世纪坛正式与观众见面,深入探寻“家”的起源和内涵,让观众沉浸体味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千年的无形力量。

    2023年12月28日 展览
  • 让艺术家先AI起来 AI PC激活灵感源泉共创智能艺术

    2023年12月15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以“AI 无处不在,创芯无所不及”为主题的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 AI 技术创新派对。在会上,英特尔中国团队分享了 AI 生态系统的故事,展示了英特尔 AI 解决方案如何实现跨云到端的 AI 部署。

    2023年12月27日 综合
  • 看展|“假蜃楼(q|p)”:我们所认识的一切是否只是一场幻觉?

    智能体艺术与机器意识”学术论坛活动,邀请多位行业内资深嘉宾就各自专业领域进行分享,论坛聚焦智能体相关问题,解读人工智能时代创作者与技术的关系,展示前沿学术内容,邀请观众共同思考与交流人工智能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其提出的挑战。

    2023年12月27日 展览
  • 专访|袁元:远观与近玩,具象与写意

    策展人尚辉认为,如展览名称“远景与近景”所传递的那样,画家在室外风景写生,与室内人像写生之间,展开了以两种视觉关系的虚实转化为核心的艺术实践——远眺风景,近观人物,画家却选择以模糊二者边界的方式挑战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的边界,展现出艺术家对于艺术语言的驾驭功力与某种基于观看的“哲学”。

    2023年12月27日 人物&访谈
  • 展览|“一言难尽”——《基于文字的艺术》教学展

    1、文字是文明的证明。 

    2、文字的意义在于记录和传承,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在空间上的传播更加广阔,在时间上的传播更 加久远。文字开辟了语言表达的新维度,也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活水源头。 

    3、我们的课程聚焦文字与艺术的关系,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权力,文字的延展等几个核心 点,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字体演变、书法流派,以及当代语境下国内外相关创作现状。通过研究 文字的社会性、功能性和表达性,并结合艺术史,探索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以及文字 与艺术的融合之道。结合个体经验与现实分析,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 验过程中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手段的可能性。

    2023年12月27日 校园
  • 崔灿灿谈毛焰:时代标尺的失效

    毋 庸置疑,毛焰是画家中的画家,现存关于他的写作多如牛毛,但你会发现除了与他熟识的知己文人和画家——如韩东、何多苓——的评析之外,极少有文字能够冲破那层包裹在这位画家身上的天才叙事和光环,切入毛焰施展于画布上的技艺。鲜有作者能够恰如其分地为读者照亮一条观看之道,说清他那些晦暗混沌的画面深处蕴藏着的巨大引力从何而来,这位不从属于任何趋势潮流的画家又究竟是如何超越不断裂变的美学分歧而获得普遍认同。

    2023年12月27日 人物&访谈
  • 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高世名谈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

    “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自信,不仅是要向内看自己的文化,更是要以开放而又坦然的姿态去面对全世界的文明成果,并由此来反观自己艺术的历史,从中找到共同和相异之处,我想这也是文明互鉴的真正价值所在。”

    2023年12月27日 人物&访谈
  • 10 年得到应有的 2023 未被认可的艺术家

    认为艺术史经典正在扩大已经成为一种陈词滥调——对于过去五年中参观过博物馆的人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能增长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2023 年一系列未被认可的艺术家的展览表明,我们根本不知道限制。当然,这是一件好事。

    2023年12月27日 人物&访谈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