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遇见古蜀,来北京啦!以沉浸式光影展尽现神秘古蜀魅力
12月20日,《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遇见博物馆•798馆开展。展览通过近千平米的光影空间,以科技诠释三星堆文化,打造体感互动、声光影交互的看展体验。
-
纪念|马克 • 吕布诞辰百年:一位记录中国变迁的摄影师
法国摄影家马克· 吕布(Marc Riboud)是蜚声世界的纪实摄影大师,从1957开始,他曾先后22次来到中国,是建国后获准近距离拍摄中国领导人的首位外国摄影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许入境的新闻摄影记者)。马克 • 吕布镜头下的多个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影像语言,捕捉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一个个瞬间,向西方世界客观地介绍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
居舍系列“异国的相遇2023”巡展至京 跨越四城感知艺术声浪
居舍再度开启“异国的相遇2023”(Encounters Across Cultures)新篇章——当艺术与科技同频 ,以艺术为媒介,将科技赋予温度。这些艺术作品先后在香港奕居、上海镛舍、成都博舍和北京瑜舍展出,进行为期一个季度的城市新媒体艺术巡展。
-
如何“玩转”上海的美术馆:看这些指数与榜单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市美术馆协会在今年美术季期间首次推出“海考热力榜单”排行榜,从美术馆运营的各重要维度评选出最获公众认可的美术馆,以进一步提升优秀美术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艺术答卷“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在意展出
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 在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于2023年12月7日—2024年4月14日面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呈现了来自中国,出生于80、90后的24位青年艺术家的106件绘画作品。
-
王沂:复元——施元欣新作观察
五年前,我就写过他当时的系列作品《一池春水》。五年来因为工作的缘由,让我对他这个人的熟悉程度远大于他的作品,因此我也就不需要通过画来读人,而是从日常的朝夕相处中来理解他为什么这么画,我始终认为观察艺术家应该先知道他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他的人生轨迹如何,是何生活状态,然后再看他的作品与呈现。瓦萨里就做的不错,也就难怪被誉为“美术史之父”。只看作品而不熟悉其人的艺术评论多少有点像对着照片看相批八字,希冀这篇拙文能在其他评论家对其作品评判的理论话术中剥离出一条带有艺术家个案性质的田野观察,用几个词语速写施元欣人和画的另一面。
-
从未停止的“文艺复兴”:对话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和常青艺术协会
2023年 11 月 14 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系列学术讲座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意大利常青画廊和常青艺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开启了名为“艺聚万心,对话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和常青艺术协会”的讲座。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就常青艺术协会在意大利的公共艺术项目、艺术家驻地计划、城镇“艺术改造”及“艺术乡建”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介绍,并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展开了对话。
-
荐展|“我们的生态”:万物之中,一颗行星的旅程
作为森美术馆20周年展,《我们的生态:走向一个行星的生活》(Our Ecology: Toward a Planetary Living)展现了其对环境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来自16个国家的34位艺术家和他们的100余件艺术作品共同组成了这一展览的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一同阐释环境问题——这是从20世纪后半叶至今,人类对这个星球做出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