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
纪念|马克 • 吕布诞辰百年:一位记录中国变迁的摄影师
法国摄影家马克· 吕布(Marc Riboud)是蜚声世界的纪实摄影大师,从1957开始,他曾先后22次来到中国,是建国后获准近距离拍摄中国领导人的首位外国摄影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许入境的新闻摄影记者)。马克 • 吕布镜头下的多个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影像语言,捕捉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一个个瞬间,向西方世界客观地介绍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
从未停止的“文艺复兴”:对话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和常青艺术协会
2023年 11 月 14 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系列学术讲座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意大利常青画廊和常青艺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开启了名为“艺聚万心,对话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和常青艺术协会”的讲座。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就常青艺术协会在意大利的公共艺术项目、艺术家驻地计划、城镇“艺术改造”及“艺术乡建”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介绍,并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展开了对话。
-
专访|艺术中的“同理心”:《美国艺术》前主编理查德·怀恩谈刘士铭
2023年11月,《美国艺术》前主编理查德·怀恩(Richard Vine)到访北京。继对刘士铭雕塑艺术北美巡展有过初次印象后,怀恩在此次北京之行中深度接触了刘士铭不同时期的作品、手稿、文献与影像资料,并与刘士铭的亲友和同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
“编辑”艺术|“声波领域”:露西娅·苏泰伊与陆明龙的对话
本期将带来现居伦敦,曾任斯洛维尼亚国际平面艺术中心/卢布尔雅那平面艺术双年展(MGLC)策展人及国际艺术驻地负责人的露西娅·苏泰伊(Lucija Šutej)与同在伦敦的电影制片人、音乐家和艺术家陆明龙(Lawrence Lek)的合作展厅《声波领域》。在陆明龙的艺术实践中,他擅于将建筑、游戏、视频、音乐和小说等多种实践融合到一个不断扩展的电影宇宙中。他的作品通常以环环相扣的叙事和反复出现的流浪者形象为特色,探索人工智能和社会变革时代的技术进步神话。
-
专访丨王川:从银盐时代到AI时代,为何要拍一张照片?
编者按:2023年9月16日—11月16日,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成立八年以来的首次摄影及影像艺术展,“笔触、曝光、算法——中央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展”通过15位央美师生的90余件作品,呈现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学的传统沿袭与创新演变。从银盐时代到AI科创袭来,伴随着数字化的进程极大扩展了摄影的边界,互联网、虚拟化、智能化、算法等元素的介入,使得摄影创作变得仿佛更难以被界定。在当下,摄影的核心价值属性是什么?摄影将何去何从?时逢展览呈现之际,艺讯网邀请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川老师,从展览的策划缘起、作品的选择、教学脉络、科技与媒介等角度谈起,以窥摄影艺术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
新书首发|时空一体,心物共生――2022 年度水墨观察
水墨,凝聚着中国人特有智慧、气度、神采,水墨所呈现出的“中国气质”处在永恒的变动之中,与时间同构的水墨精神,历久弥新。随着水墨的精神内核演化渐进,水墨的表达形式骎骎求变。“然品之高,先贵有学”,水墨艺术家孳孳于前哲先贤,法其要,研其精,思补益。进入21世纪,中国水墨立足东方,观照全球,展现出当代文化的践行与思辨。
-
徐冬青:静悟当下,以自然观与作品相互映照
本访谈为艺术家与展览学术主持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历史学Verónica Noelia Flores教授(中文名:傅维柔)的笔谈,刊发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刊《亚洲和拉丁美洲杂志》,访谈由中国绘画中的自然观、传统与当代、文化交流等角度展开,此为中文版本。
-
对话丘挺:纸上再造“桃花源”
5月28日下午,由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与上剧场、苏州“表坊”共同组织举办的“丁乃竺的会客厅”文化品牌活动亮相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丘挺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经验。
-
我如何成为艺术家:穗田柏叶
“我一直对绘画很感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在2000年代初,我参加了一个由政府领导的青少年智力发展文化机构,在伊朗各地都有校区。几位伟大的伊朗电影制片人和艺术家从中脱颖而出。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一本名为《绘画方法》Vol.1(1974)的书,作者是伊朗艺术家Mohsen Vaziri-Moghaddam。它考察了绘画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14岁时,我知道我要专业地追求艺术——尽管我仍然不完全确定这是否会让我成为一名艺术家。
-
CAFA 访谈丨王中旭新书《心相》,凿通佛教绘画与一般卷轴画研究
近日,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王中旭新书《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除第一篇是对唐宋佛画转型的宏观论述外,其余九篇都是对一幅作品或一处佛寺壁画的个案研究,从宋金至清中期,各个时间段皆有涉及,试图通过上述研究,由点及面,较为系统地呈现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佛画演变的特点、成就,及探讨宋元明清佛画研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