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即将启幕
继获评“北京最值得去的展览”第一名——“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于2023年7月8日——10月16日推出又一重量级展览“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该展是民生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暑假档文化大展,展览自7月9日起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从“王岩”到“王巖”,走过漫长的季节
“我们的道路常常偏离我们的愿望,而且非常莫名其妙和没有道理,但它最终还是会把我们引向我们看不见的目标。”
——斯特凡·茨威格
继2022年7月北京势象空间举办王巖个展“看得见的散步”,以学术眼光呈现这位东北代表性油画家自2015年起进行最新艺术探索阶段,2023年5月26日,以画廊周为契机,北京势象空间于798艺术区再次推出王巖个展——“昨日的今天:王岩与王巖”。本次展览旨在以一次简洁精炼的个展,梳理这位改革开放后较早成名一批东北油画家中的佼佼者,如何在其艺术探索路上,通过不断的自我艺术革新,走过漫长的季节,去实现他由“王岩”到“王巖”一次有趣的飞跃。
-
镜头记录“时代面孔”,刘香成个人回顾展正式开幕
6月9日起,摄影家刘香成的首个大型全面回顾展“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 (Liu Heung Shing Lens · Era · People)在浦东美术馆正式开幕。
展览位于美术馆四层展厅,以“面孔”“姿态”“时机”“刺点”“人群”“风土”“后记”七个单元呈现,囊括历史事件现场、人物肖像和特定时期中不同国家民众真实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的珍贵摄影作品。
-
莫兰安异想天开的插图是对手绘工艺的庆祝
Morain在中国出生和长大,现在居住在美国,她对绘画的迷恋始于她很小的时候,因为她在一个艺术是她生活中不断存在的家庭中长大。在追随这种热情来到受人尊敬的视觉艺术学院之后,她踏上了探索创新技术的旅程,这些技术将想法和叙述转化为迷人的插图。
-
亚伦·卡斯明(Aaron Kasmin)以火柴本为灵感的艺术品为美国消费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伦敦当代艺术家亚伦·卡斯敏(Aaron Kasmin)将带着他的第五个个展《Strike a Light》重返西姆斯·里德画廊(Sims Reed Gallery)。展出的作品灵感来自他心爱的复古火柴集,展出的画作将追溯到过去的时代,并以全新的眼光呈现美国消费文化。
-
展览|第二届“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获奖作品展
展览|第二届“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获奖作品展
-
“见贤思齐:新工笔艺术展”在大千画廊展出
展览由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担纲策展,展出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和他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叶紫、孟哲 、刘志蕾、毕晓慧、王晴园、金金、栗玉莹、杨怡、刘小锋、胡箫桐共同创作的工笔绘画装置《当<夜巡>来到中国》等在内的作品20余件。
-
展览丨“大美藏真——江苏省美术馆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江苏省美术馆一向重视典藏工作,致力于藏品征集、保管、研究与展示,以及数字资源应用等综合性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美术馆勇于文化担当,倡扬时代精神,在收藏方面立足江苏,关注国内艺术潮流,又放眼国际艺术动向;不仅拓宽既往藏品脉络范畴,而且重视关注当代优秀作品,从而建设、完善的收藏标准与典藏格局,并培养、锤炼独立的学术品格;在学术上则突出经典性与当代性、地域性与国际性的结合,在数量与质量、规模与品牌上不断丰富、强化藏品谱系,努力传播美术经典的文化内涵。
-
CAFA新书丨许力《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
《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是作者许力结合多年来对浙江全境唐代石刻进行实地勘察和案头整理工作的一次总结,是其多年研究与探索成果的汇总。作者探访的足迹遍及长兴、德清、海宁、桐庐、淳安、杭州、绍兴、宁波、天台、金华、缙云、丽水、青田、乐清等地,几乎涵盖整个浙江。本书以作者探访到的现存唐代摩崖石刻为研究主体,涉及碑刻、经幢、已佚失的刻本等各种形式的唐代文字石刻留存,藉以补充部分文献著录失载或误载的石刻名品,是在江南文化的大背景下,浙江唐代历史实物的再次诗意呈现。本书中涉及浙江唐代摩崖石刻总计有46 处,其中新发现的就达19处,意义非凡。本书用路线行进式的方法按地区记录了浙江诗路沿线上的唐代石刻遗存,与文献资料互为参证,并配合题刻现状照片、历史照片、新旧拓片等,将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状况直观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吴作人全集》出版首发式暨“吴作人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央美举办
2023年5月25日,为纪念吴作人先生诞辰115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和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承办的《吴作人全集》出版首发式暨“吴作人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电教报告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