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何关汝事:黄秋原以自我书写大千世界
除以“生死自由”“谁缚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梦回唐朝”“书写供养”主题诠释艺术家精神谱系之外,展览亦取鉴敦煌石窟“藏经洞”搭构沉浸空间,更为直观陈述艺术家不厌其烦探索材料物质性的行者风景。 祈望以仗剑天涯、风发意气唤起大众对书写一事的自我觉察,以及庸常之外的涟漪与波澜。
-
本雅明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那些对物和环境施加的影响比我们现在小得多的人创立了美的艺术,确定了美的艺术的不同种类。然而,我们的手段在这方面所达到的适应能力和精确度上正经历的惊人发展使我们看到,古代的美的艺术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所有艺术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去观赏和对待的物质成分,这种物质成分也不能不受制于现代科学和现代实践。近二十年来,无论是物质还是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自古以来的那个样子了。人们必须估计到,伟大的革新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
-
沈小彤的画 沈小彤的话
引言:在今天的艺术圈中,“沈小彤”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然而,若稍微翻看其履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沈小彤自在四川美术学院求学期间起就陆续参加“首届·西南现代艺术大展”(四川省展览馆,1988年)、“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1989年)、“首届广州双年展”(1992年)、“中国”(德国波恩美术馆,1996年)等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大展,后又于90年代末与香港汉雅轩画廊签约。
-
张江舟:向着生命深处的热度
作为水墨人物画的领军者之一,张江舟对传统水墨语言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表现空间的拓展做出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颇具当代性的张氏水墨语言风格。对生命的关切一直贯穿于他的创作主题之中,此次展览主要呈现的“虚拟人生指南”“躺平一族”两个系列,正是艺术家基于近两年来对当下生活的深度思考创作而成——以互联网环境下人性的异样化特质和因“躺平”一词热议而引发的社会性思考为主题,通过曲卷、蠕动、俯仰、开合、飘落、升腾的身体语言,传达身处当下环境中人的万般思绪,且完全放弃了墨的运用,以红色为主的基调强烈而具有表现性,充满了生命的原始动力。作者意欲以此唤醒潜藏于深处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
-
重回线下,火遍全网!五组关键词回顾2023央美毕业季
六月下旬,历时近两个月的央美毕业展迎来了尾声。实地到访今年毕业展的观众都多少有些“收获”:两三张书签和明信片,社交媒体平台增加的几个关注,无数张形态各异的作品照片,又或是现场偶遇的几场直播,听艺术家本人聊聊创作的前因后果。
-
中、德、日三国导师携手打造 | “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 (第五期)报名启动!
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逻辑脉络,没有对之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没有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徒言“创造”,不过是“无知者无畏”而已。现代美术教育早已脱离学院派的基础,掌握与学习现代美术教育将是艺术创作观念、语言、形式的主要来源,但有关此方面的教学在国内一直是不完整的,薄弱的,何况当代美术教育……
-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即将启幕
继获评“北京最值得去的展览”第一名——“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于2023年7月8日——10月16日推出又一重量级展览“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该展是民生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暑假档文化大展,展览自7月9日起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从“王岩”到“王巖”,走过漫长的季节
“我们的道路常常偏离我们的愿望,而且非常莫名其妙和没有道理,但它最终还是会把我们引向我们看不见的目标。”
——斯特凡·茨威格
继2022年7月北京势象空间举办王巖个展“看得见的散步”,以学术眼光呈现这位东北代表性油画家自2015年起进行最新艺术探索阶段,2023年5月26日,以画廊周为契机,北京势象空间于798艺术区再次推出王巖个展——“昨日的今天:王岩与王巖”。本次展览旨在以一次简洁精炼的个展,梳理这位改革开放后较早成名一批东北油画家中的佼佼者,如何在其艺术探索路上,通过不断的自我艺术革新,走过漫长的季节,去实现他由“王岩”到“王巖”一次有趣的飞跃。
-
镜头记录“时代面孔”,刘香成个人回顾展正式开幕
6月9日起,摄影家刘香成的首个大型全面回顾展“刘香成 镜头 · 时代 · 人” (Liu Heung Shing Lens · Era · People)在浦东美术馆正式开幕。
展览位于美术馆四层展厅,以“面孔”“姿态”“时机”“刺点”“人群”“风土”“后记”七个单元呈现,囊括历史事件现场、人物肖像和特定时期中不同国家民众真实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的珍贵摄影作品。
-
莫兰安异想天开的插图是对手绘工艺的庆祝
Morain在中国出生和长大,现在居住在美国,她对绘画的迷恋始于她很小的时候,因为她在一个艺术是她生活中不断存在的家庭中长大。在追随这种热情来到受人尊敬的视觉艺术学院之后,她踏上了探索创新技术的旅程,这些技术将想法和叙述转化为迷人的插图。